索引號: | 14252575/2021-00062 | 信息分類: | 城鄉建設、環境保護/環境監測、保護與治理 / |
發布機構: | 市生態環境局 | 發文日期: | 2021-07-13 |
文號: | 連環函〔2021〕68號 | 主題詞: | |
信息名稱: | 對市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第5080號建議的答復 | ||
內容概覽: | 市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第5080號建議的答復 | ||
時效: | 有效 |
周淼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目前已開展的工作
我市在省內屬農業大市,農村水環境受農業面源、畜禽養殖、生活污水直排等影響,總體形勢不容樂觀。近年來,我市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指引,把農村黑臭水體排查治理作為鄉村振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的重點任務之一,著力解決農村水系“最后一公里”問題,開展的主要工作有:
(一)方案引領,明確全市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目標
我市將農村黑臭水體治理作為建設美麗連云港、改善人居環境和解決民生關注的重要舉措,根據國家《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指南(試行)》的相關要求,印發《關于加快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連污防指辦〔2020〕9號),落實縣區人民政府的治理主體責任,成立專項工作組,全力推進排查治理工作,明確了到2020年底形成農村黑臭水體清單,2021年總結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模式,到2023年基本消除面積較大的農村黑臭水體的工作目標。
(二)認真部署,扎實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排查整治
按照村排查、鄉識別、縣認定、市統籌原則,自下而上,層層落實責任,將農村房前屋后河塘溝渠和村民反映強烈的水體作為排查識別重點,扎實建立農村黑臭水體基礎信息,并分析導致水體黑臭的主要原因,為后續治理和長期保護提供支撐。全市共排查農村水體2000余條,最終確定228條農村黑臭水體,其中14條水體填入“全國農村黑臭水體采集與監管平臺”。另外,我市還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確定灌南縣和連云區作為全市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示范區,其他縣區、功能板塊各選擇一個鄉鎮作為縣級試點示范區。目前試點示范區工作方案已編制完成并通過專家評審上報省廳。
(三)形成合力,逐步構建長效管理機制
我市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振興、農業農村污染攻堅戰等工作,正在逐步建立農村水體長效管理機制。一是落實農村水體管護責任。設立市縣鄉村四級河長,共落實四級河長3504人,推動河長制向村級延伸,各級農村黑臭水體的河長作為第一責任人,切實履行綜合治理和管理保護責任。日前省市河長辦已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河道河長制工作的實施意見和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農村河道河長制目標要求和長效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水環境治理管護。二是加強農村河道管理能力建設。采取多種方式,建立農村河道長效管護隊伍,設立民間河長、企業河長和巡河員、護河員、保潔員,發揮村級河長一線巡河工作,建強河湖長效管護人員隊伍。三是創新建立強監管工作機制。將農村黑臭水體治理作為國省考斷面達標的整治內容,牽頭開展專項幫扶行動,定期對縣區、功能板塊進行幫扶,查擺問題,提出整改要求,推動問題的解決。建立“周巡查、旬督查、月通報、季會辦、年考核”督查模式。將畜禽養殖、違章種植、垃圾、水面漂浮物、農作物秸稈、污水亂排超標排放等納入“清四亂”整治和市級監管范圍,并將“清四亂”范圍向中小河流、農村河湖、小型水庫等延伸覆蓋。
(四)綜合施策,系統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
根據農村黑臭水體成因,我市綜合施策,系統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全力補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我市鄉村振興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短板之一,因政府機構改革和部門職能調整,2019年8月份此項工作轉由我局牽頭。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我市堅持以改善農村環境質量為中心,在全面摸清現狀的基礎上,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納入高質量考核指標,實現責任和壓力傳遞;市政府四次召開專題會議對治理工作進行部署推進,市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多次現場督辦,截止2020年底,全市7個涉農縣區1438個行政村中,完成治理行政村949個,覆蓋率達66%。7個涉農縣區中,均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60%行政村的治理任務。
2.強力開展畜禽養殖糞污治理工作。規范畜禽養殖禁養區管理,組織縣區開展畜禽禁養區排查整治,依法對全市禁養區進行了一輪優化調整,共取消禁養區69個。將全市規模畜禽養殖場納入生態環境“雙隨機”日常執法檢查范圍,并向全市規模畜禽養殖場送達污染防治“提醒函”,開展大型規模養殖場糞污資源化利用專項檢查和規模畜禽養殖場環保手續專項排查,開展畜禽養殖污染“百日攻堅”專項行動和碧水保衛戰幫扶行動,對檢查發現問題,跟蹤整改到位。截至2020年底,全市1587家規模畜禽養殖場治理率達100%,大型規模養殖場設施裝備配套率現已達100%,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7.03%。開展小散養殖污染治理,明確治理原則、對象和任務,細化非規模養殖場種類和養殖量統計標準,全面推進非規模畜禽養殖場規范化治理,全市23705戶小散養殖戶已建立信息檔案,制定治理任務清單。
3.加快現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全面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推行生態循環農業建設,進一步優化種植業結構,加快農村土地集中連片流轉,推進規模開發,集約經營。2020年全市直播稻種植面積94.9萬畝,較上年減少11.6萬畝,減幅達10.9%。全面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加大稻麥兩季禁燒巡查力度,提增秸稈離田“五化”比重,有效的拉動區域秸稈多元化利用能力建設。2020年,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7.04%。緊緊圍繞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目標,分類分區科學推進耕地農業投入品管控,以控氮減磷為重點,實施精確定量施肥,建立完善主要農作物綠色高產高效施肥技術體系。將飲用水源地、畜禽養殖場周邊、耕地質量問題突出區等作為重點區域,因地制宜建設標準化、智能化觀測站(點),加強預測預報,推廣應用生物農藥和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
4.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體系,著力擴大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覆蓋面。一是組建完善環衛隊伍,配套垃圾收運設施設備,實現了全市每個鄉(鎮)1座垃圾轉運站,每村1支保潔隊伍,農村生活垃圾及時收運。全市累計投入資金6500萬元,逐年建成農村生活垃圾轉運站152座;投入資金5107.4萬元,配套生活垃圾清運車輛176輛,配備農村環衛保潔人員8093人。二是開展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排查,共排查出100立方米以上垃圾非正規堆放點54處,100立方米以下垃圾非法傾倒點135處,189處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工作已全部完成。三是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實現源頭減量化、資源化,將海州區浦南鎮、贛榆區宋莊鎮等等鄉鎮列為垃圾分類工作試點鄉鎮,為每戶配置分類垃圾桶,引導村民垃圾分類收集投放。目前,我市已在試點鄉鎮投放垃圾分類桶8000對,建設陽光堆肥房6座,累計處理有機易腐垃圾3000余噸。
5.加強河道整治疏浚,建設水美鄉村。“十三五”以來,全市依據農村河道輪浚規劃,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累計完成疏浚縣級河道653公里,鄉級河道1266公里,整治村莊河塘3098條,完成投資3.94億元。堅持對農村河道、大中小溝進行疏浚或輪浚,全市304萬畝耕地排澇達到10年一遇,243萬畝耕地達到5-10年標準,農田排澇能力不斷提升。針對各地不同水資源稟賦、水生態特點、水文化底蘊和水景觀特色,以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為目標,按照“積極建設、科學評價,完成“水美鄉村”創建。
6.優化農村產業布局,嚴控“散亂污”企業污染。開展鎮村布局規劃優化完善工作,并全部完成報省資源廳備案工作,按照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以及“三線一單”的要求,按照以供定需的原則,引導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用水重復利用率低、需要在重要水功能區或規劃水源地保護區設置排污口、排污總量超過河湖納污能力的各類建設項目,嚴格禁止或限制布局。開展“散亂污”企業清理整治工作,對不符合產業政策、當地產業布局規劃,不符合土地、環保、質量、安全、能耗等要求的企業進行整治。全市共完成清理整治“散亂污”企業817家,其中關閉取締723家、整合搬遷10家、升級改造84家。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周淼代表“關于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的建議”非常切合實際,建議中提出的在治理農村黑臭水體工作中要堅持系統綜合、堅持標本兼治、堅持經濟適用、堅持利用優先和堅持綠色安全的“五個堅持”,提綱挈領,對于我市農村黑臭水體的治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為進一步做好全市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我局下一步的重點工作主要有:
(一)進一步健全工作機制。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市級推進、縣級落實的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機制。落實縣級人民政府為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的責任主體,對實施效果負責,生態環境部門牽頭協調調度,污防指督查推進,水利、農業農村、住建、城管等重點部門各司各負其責,形成合力。強化治理保障措施,統籌涉農資金,合理保障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資金的投入。強化監督考核,建立月調度和核查通報制度,開展專項檢查,并結合國務院大督查、省委專項巡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碧水保衛戰、秸稈禁燒等各項工作,及時掌握工作進展和存在問題,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交辦。
(二)分類推進農村黑臭水體綜合治理。綜合分析農村黑臭水體的污染成因,參考《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指南(試行)》,通過控源截污、清淤活水、水體凈化等措施開展綜合治理,完善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收集處理體系,治理農業面源污染,實施人畜糞污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加大農村工業企業污染排放監管和治理力度,加強農村河道治理,對于黑臭嚴重的水體采取清淤疏浚和生態修復措施等方式,分階段推進治理工作,2021年,我市計劃對全市80條農村黑臭水體開展整治,目前任務已經以市污防指辦名義下達給各相關縣區,并列入2021年民生實事項目。
(三)重點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堅持從實際出發,區域整體推進,科學合理選擇技術路線,政府托底,多方籌措建設和運維資金,統籌村莊環境整治工作,結合村莊環境整治、農村改廁工作,明確責任主體和實施主體,排定時間節點,2021年全市計劃對342個行政村、698個自然村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完成后,我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蓋率將超過80%,自然村覆蓋率超過35%。并推動地方政府建管并重,做好設施和管網的長效運維,保障合理的財政投入力度,實現專業化運營、統一化管理,逐步建立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督查的運行管護機制。
(四)建立農村黑臭水體長效管理機制。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振興、農業農村污染攻堅戰等工作,建立農村黑臭水體長效管理機制。推動河長制向村級延伸,跨村莊河道應由鄉級領導擔任河長,村莊內黑臭水體由村書記、村主任等分別擔任河長,各級農村黑臭水體的河長作為第一責任人,切實履行綜合治理和管理保護責任。要構建農村黑臭水體監管體系,提升農村環境監管能力,建立村民參與機制,強化村委會治理責任,將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要求納入村規民約,發揮村民主體作用,提高群眾參與度。探索建立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設施第三方運維機制,鼓勵專業化、市場化治理和運行管護。
連云港市生態環境局
2021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