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 14252575/2016-00099 | 信息分類: | 城鄉建設、環境保護 / |
發布機構: | 市環保局 | 發文日期: | 2016-12-30 |
文號: | 無號 | 主題詞: | |
信息名稱: | 2016年工作總結及2017年工作思路 | ||
內容概覽: | 2016年工作總結及2017年工作思路連云港市環保局(2016年12月)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環保廳的精心指導下,我局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以改善環境質量為中心,切實做好污染減排、水環境綜合整治、大氣污染防治、環境執法監管等環保重點工作,著力解決危害群眾健康和影響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不斷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 ||
時效: | 有效 |
2016年工作總結及2017年工作思路
連云港市環保局
(2016年12月)
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環保廳的精心指導下,我局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以改善環境質量為中心,切實做好污染減排、水環境綜合整治、大氣污染防治、環境執法監管等環保重點工作,著力解決危害群眾健康和影響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不斷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一、2016年主要工作成效
水氣環境質量:
1.空氣質量:根據省環委會《關于印發十三五及2016年各設區市環保約束性指標計劃的通知》,我市今年空氣優良率應比2015年增加0.5個百分點,提高至71.7%以上(即優良天數不少于263天),PM2.5濃度應比2015年下降3%,降低至53.4微克/立方米以下。經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核定,截止到11月30日,我市空氣優良天數已經達到263天,提前一個月完成年度空氣優良率目標。2016年全年,市區空氣質量優良率為76.5%,在全省排名第2位。PM2.5濃度值為46微克/立方米,在全省排名第2位。
2.水環境質量:根據省環委會《關于印發十三五及2016年各設區市環保約束性指標計劃的通知》,我市省控斷面達到或好于Ⅲ類水比例應達到63.6%以上,劣Ⅴ類水體比例應控制在18.2%以下。根據監測結果,我市2016年1-12月,22個省控考核斷面中,達到或優于地表水Ⅲ類水比例為63.6%,劣Ⅴ類水比例為13.6%。其中6個國考斷面中達到或優于地表水Ⅲ類比例為66.7%,劣Ⅴ類水比例為16.7%。全市15條入海河流劣Ⅴ類比例為26.7%。均滿足年度考核目標要求。
主要工作成效:
1.戰略環評通過國家驗收。2015年7月,環保部批準我市作為全國第一個地級市開展戰略環評試點,今年8月通過環保部專家論證暨驗收。環保部高度評價我市的試點工作,認為本次試點是三線一單應用于空間管控,以生態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一次成功嘗試,為區域戰略環評提供了值得借鑒的技術方法,具有創新性和示范作用。戰略環評相關成果可作為制定經濟社會發展戰略、開展多規合一等工作的重要依據。
2.配合做好中央環保督察。對督察組交辦的168件環境信訪問題,即查即辦,立行立改,辦結率100%。關停取締企業35家,立案處罰61家,罰款366.13萬元,移送行政拘留2件,拘留1人,移送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3件,問責39人。
3.穩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市委、市政府召開規格最高的生態文明建設大會,在省內開創性地由市委書記、市長與縣區委書記、縣區長分別簽訂責任狀,全面落實黨政同責要求。東海縣、贛榆區先后通過國家級生態區驗收,海州區、連云區通過省級生態區技術評估,開發區獲批國家級生態工業示范區。
4.全面完成總量減排考核。經國家和省減排辦認定,我市2015年全年化學需氧量排放量9.65萬噸,比2010年下降16.26%;氨氮排放量1.01萬噸,比2010年下降9.86%;二氧化硫排放量4.73萬噸,比2010年下降6.05%;氮氧化物排放量4.16萬噸,比2010年下降9.37%,四項主要污染物均順利完成十二五期間的削減任務。
5.水氣治理任務扎實推進。加快推進重點治理工程建設,列入省大氣年度計劃中的重點工程項目提前一個月全部完成。突出抓好燃煤小鍋爐整治,組織實施百日攻堅行動,出臺煤改電、煤改氣支持政策,全年整治燃煤鍋爐415臺。加強揮發性有機物排查與整治,積極推進化工企業泄漏檢測與修復,列入年度工作計劃的59個揮發性有機物治理項目全部完成。完成《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及未達標水體、黑臭水體、近岸海域環境整治等一系列專項方案,通過實施國省考斷面斷面長制、生態補償制、定期通報制度,推動斷面水質改善。
6.環境執法力度不斷加大。嚴格落實雙隨機抽查制度,開展雙隨機監管污染源1100余家次,發現并查處違法問題120余家。組織開展環保執法利劍行動、環境執法大練兵活動等十大環保專項行動。全年出動環境監察人員2萬余人次,檢查企業6500余廠次。全市共實施行政處罰572件,3211.07萬元,依照新環保法及四個配套辦法查處案件119起,同比增長122%,其中實施按日連續處罰3件,處罰金額共計282.41萬元;查封扣押案件35起;限產停產整治案件36起;移送拘留案件31起;涉嫌環境污染犯罪15起。全面完成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清理工作,共清理項目2048個。
7.環境宣教工作亮點紛呈。開展2016綠色發布、首屆環境監測技能大賽、十大最美環保人評選、生態文明建設宣傳一條街、中小學生環保知識大賽、生物多樣性日宣傳、生態環保網絡攝影大賽等近30項系列宣傳活動。其中生態文明建設宣傳一條街活動被省廳授予優秀獎和組織獎。連云港環保微信公眾號獲評全國地市級環境保護官方微信第二名并穩居全市政務微信排行榜前10名。連云港輻射環境監測管理站榮獲國家環保科普基地稱號。
二、2017年主要思路
2017年,我局將認真貫徹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和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始終堅持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努力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牢固確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強烈意識,緊緊圍繞綠色發展這一主線,全面把握改善環境這一中心,切實依托兩減六治三提升這一載體,重點做好六個聚焦,不斷提升綠色發展核心競爭力。
1.聚焦新理念,摒棄傳統路,提升發展綠色化。按照省黨代會提出的蘇北地區要深度挖掘和利用各自資源稟賦,擺脫傳統路徑依賴,積極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的要求,聚焦綠色發展理念,利用良好的生態稟賦,摒棄傳統的發展路徑,切實提升綠色發展水平。一是發揮環評引領作用。充分發揮環境影響評價從源頭預防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作用,推動實現綠色發展和改善環境質量的總體目標。首先是要發揮戰略環評重在協調區域發展環境問題,劃定紅線,為多規合一和規劃環評提供基礎的作用,積極實施連云港市戰略環境評價成果落地,推動港口、產業、城市空間格局協調,促進重點產業綠色升級和結構優化。其次是要發揮規劃環評重在優化行業布局、規模、結構,擬定負面清單,指導項目環境準入的作用,推動規劃環評清單式管理,制定空間開發規劃的生態空間清單和限制開發區域的用途管制清單。加強重點行業、重要專項、重點園區的規劃環評,實現規劃環評全覆蓋。第三是要發揮項目環評重在落實環境質量目標管理要求,優化環保措施,強化環境風險防控的作用。探索建立一體化的總量管理、環評準入、排污許可管理模式。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強化環境影響后評價。二是實施三線一單管理。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負面清單)是我市戰略環評的重要成果,要將三線一單應用于空間管控,強化空間、總量、準入環境管理,以生態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社會發展。切實將生態保護紅線作為空間管理要求,將環境質量底線和資源利用上線作為容量管控和環境準入要求。按照空間紅線優布局、總量紅線調結構、環境準入促升級的思路,劃定22類管控類別和298個基本控制單元,以鄉鎮、街道、園區為基礎,以基本控制單元為對象,實施空間精細化生態環境管控準入要求和負面清單。不斷強化三線一單在優布局、控規模、調結構、促轉型中的作用,以及對項目環境準入的強制約束作用。三是推動企業綠色轉型。立足全市資源環境現狀和產業發展優勢,深化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動力轉換,增加創新驅動,引導重點產業集群化、鏈條化、循環化、清潔化發展,建立新型生態產業體系。認真落實省政府《關于深入推進全省化工行業轉型發展的實施意見》(蘇政發〔2016〕128號文),全面提質增效轉型升級,調結構、優布局、促規范,抓創新、提門檻、強監管,切實增強化工行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綜合競爭能力。
2.聚焦化工園,打好翻身仗,塑造園區好形象。加大化工園區環境整治力度,積極推進生態工業園區建設,徹底改變園區形象。一是化工異味全根治。市縣兩級分別邀請專家駐園指導,組織對化工園區廢氣源進行一次徹底摸底調查,高污染企業要調整產品結構或淘汰高污染工序,加快實施泄露檢測與修復,確保明年一季度要徹底解決化工異味問題。二是工業廢水全達標。實施化工企業污水全面達標計劃,加強企業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管理和提升改造,企業廢水必須達到接管標準后方可接入園區污水處理廠。對于不能穩定達標的停產治理。三是河道水質全改善。深入推進河道清淤和清管行動,兩灌化工園區上半年要全面完成河道清淤整治工作。園區所有企業必須落實雨污分流、清污分流規范化改造,化工企業安裝清下水排口安裝在線監測系統和由監管部門控制的自動排放閥。四是基礎設施全到位。完成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升級改造,板橋工業園恒泰污水處理12月底前確保完成環保驗收,徐圩東港污水處理廠年底前實現試運行,贛榆區柘汪臨港產業區云通水務2017年底前完成提標改造。積極推進園區化工企業生產廢水分類收集、分質處理。加快灌云華能熱電聯產、灌南亞邦熱電聯產建設速度,確保上半年實現投運,供熱管網同步建成投用,四大化工區實現集中供熱實現全覆蓋。完成危廢處置擴容改造,確保灌云光大環保回轉窯焚燒、灌南金圓危廢水泥窯協同處置、徐圩危廢焚燒項目上半年投運。五是環境監控全覆蓋。建設和完善集污染源監控、環境質量監控和圖像監控于一體的環保數字化園區在線監控中心。加快園區水、空氣環境質量自動監測預警系統,加強污染源在線監測和環境應急監測。六是落后產能全淘汰。制定入園項目產業、規模、密閉化生產等準入條件,抬高項目準入門檻。灌云縣、灌南縣化工園區明確新三個一批名單,并通過媒體公布。堅決取締關停淘汰類、禁止類以及資源消耗大、污染程度重、規模體量小、科技含量低的項目,逐步減少企業數量,推動化工產業提質增效。限期治理和停產整治的企業應公布整改內容、整改期限,取締關閉的企業要嚴格落實兩斷三清(斷水、斷電、清生產設施、清原輔材料和產品、清遺留三廢)要求。七是敏感目標全搬遷。嚴格執行化工園區開發邊界與敏感目標設置不少于500米隔離帶的要求,對隔離帶內現有環境敏感目標按要求搬遷到位。灌云縣化工園區明年4月底前搬遷到位,贛榆柘汪1300戶年內搬遷到位。
3.聚焦霧霾天,突破關鍵點,提升空氣優良率。十三五期間,我市要實現PM2.5濃度與2015年相比下降20%,空氣優良率達到76.2%的目標。我們將以科學治污、精準管控為抓手,全面打響整治霧霾攻堅戰,力爭優良率達80%,努力實現保二爭一。具體是落實五項嚴控。一是嚴控燃煤污染。全面整治完成10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全面壓減非電行業生產用煤,積極推進35噸以下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或淘汰,為2019年全面完成任務奠定基礎。在市區核心區劃定無煤區建設示范區,清理無煤區內的燃煤設施,引導無煤區內居民實施煤改電、煤改氣,切實強化散煤污染治理。二是嚴控機動車污染。逐年淘汰一批高污染車輛,推進城市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整治,強化機動車環保監管,嚴查冒黑煙及不達標車輛。全面推廣新能源汽車。三是嚴控VOCs污染。針對夏季臭氧超標問題,全面開展揮發性有機物專項整治。在化工園區內所有企業實施一輪泄漏檢測與修復。在印刷包裝以及集裝箱、交通工具、機械設備、人造板、家具、船舶制造等行業實現低揮發性有機物含量的水性涂料、膠黏劑替代。加強餐飲油煙控制,城區主次干道兩內側、居民區禁止露天燒烤。聯合市交通局開展汽修行業專項整治等。四是嚴控揚塵污染。加強港口貨物裝卸揚塵控制,落實堆場噴淋、苫蓋等揚塵防治措施,繼續建設防風抑塵網。加強施工工地、道路、渣土運輸、開山采石揚塵管控,加大道路灑水及噴霧降塵頻次。五是嚴控重度以上污染。強化重污染天氣預警與應急,積極做好空氣質量研判,以預測結果作為預警發布依據,當符合重污染天氣預警啟動條件時,及時組織做好應急管控。
4.聚焦黑臭水,扭住牛鼻子,提升水體清潔度。以五水共治為載體,以黑臭水體為重點,全面改善水環境質量。一是開展五水共治。啟動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工作,將水的問題作為一個整體,以水質量改善作為根本目標,以治污水為重點,改善水環境,全面推進洪水防治、澇水除排、供水保障和用水節約,構成治理水污染、保障水安全的組合拳,提高了治水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實行水陸統籌,從污染源頭入手,嚴格整治重污染行業和低小散亂企業,以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垃圾河、黑臭河為當務之急,確保四年任務兩年完成。二是污水全部截流。全面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在市級污染防治資金中優先考慮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結合部的污水截流、納管建設工程;加快板浦鎮、寧海街道污水截管工程建設,提高村莊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海州區、連云區、開發區管委會完成城區河流沿線排污口整治,督促各工業集中區完善污水管網,減少入河排污量,確保城區河流水質明顯改善。到2017年底,各縣區鄉鎮污水處理廠全部建成并投入運行,為到2019年城市、縣城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5%、85%的目標打下基礎。三是實施清水進城。完善市區生態補水體系,加快實施元寶港閘、公興港閘、燒香河閘清水進城項目建設,疏浚進水通道,建設城區生態活水系統,提高水體自凈能力。完善排水系統,拓挖、疏通大浦副河,開展燒香河、玉帶河清淤工程,城區部分超標河水通過東鹽河、大浦副河從大浦閘排放,減少海州城區排水對下游排淡河、大浦河調尾工程的影響。四是開展綜合整治。加強工業企業廢水治理,加快推進德邦公司搬遷。積極實施河道清淤,提升水體自凈能力。繼續建設生態浮島,深入實施生態治水,逐步提升國省控斷面的達標水平。五是全面完成提標。加快推進大浦、墟溝、恒隆、西湖、城東等縣級以上污水處理廠一級A提標改造建設,確保上半年全面完成提標改造任務。
5.聚焦好稟賦,擦亮金招牌,提升生態持續性。一是嚴守生態保護紅線。連云港市共有11類78塊生態紅線區域,陸域保護面積1698平方公里,占全市陸域面積的22.3%。要實施最嚴格的生態紅線管控,重點保護好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海洋特別保護區、洪水調蓄區、重要水源涵養區、重要漁業水域、重要濕地、清水通道維護區、生態公益林,切實保護好連云港的綠水青山。加強對生態紅線區域內畜禽養殖禁養區關停搬遷。二是嚴守環境質量底線。突出抓好水、氣、土污染防治,提高水、氣達標率,逐步改善環境質量,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以良好的環境打造連云港的綠色名片,提升連云港的美譽度。要加強土壤污染防治。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十條),加快推進《連云港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和相關專項方案的編制工作,全面啟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全面開展土壤環境調查。組織開展土壤環境質量調查,特別是加強對建設用地土壤環境污染情況的調查評估。組織開展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全面摸清土壤污染情況。突出抓好重點區域污染防治。強化對農用地土壤污染綜合治理,積極實施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綜合治理與修復,切實消除開發利用環境風險。三是嚴守資源利用上線。我市單位GDP能耗、水耗、土地開發強度和污染物排放水平相較較高。要在一、二、三產全面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特別是在工業領域,積極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推動企業和園區實施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實現園區的循環化改造,全面提升能源資源的利用效率。
6.聚焦硬任務,打造好衛士,提升監管新水平。在做好環保監察監測垂直管理改革在同時,全面加強環保能力建設,不斷提高環境監管水平。一是全面從嚴執法監管。深入落實全面從嚴的指導思想,認真執行新環保法等法律法規以及污染物排放標準,對環境違法企業嚴罰重處,讓環保法律法規鐵齒鋼牙的威懾力得到充分發揮,進一步提高環境違法成本,嚴厲打擊違法行為背后的利益獲得者和姑息縱容者。認真執行雙隨機抽查制度,嚴查重處環境違法行為。始終保持高壓嚴管態勢,以貫徹新環保法、新環評法及配套辦法為核心,加大檢查力度,加密檢查頻次,特別是對于偷排廢水、偷放廢氣、偷埋固體廢物等嚴重違法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決不姑息遷就。加強環境執法后督察,防止違法排污現象反復和嚴重違法排污企業死灰復燃。加強核與輻射監管,確保萬無一失。持續加強飲用水源沿線污水治理,降低污染排放強度。扎實推進環境風險防控及隱患整治,確保環境安全。二是強化信用評價應用。在環保行政許可、建設項目環境管理、環境監察執法、環保專項資金管理、環保評先創優等工作中,推進企業環境信用信息的有效利用。對環境信用評價等級較高的企業,在環保行政許可、環保專項資金補助、環保評先創優等方面,予以積極支持;對環保失信企業,從嚴把關,從嚴監管,督促其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完善環保信用多部門獎懲聯動機制,加強與發改、經信等行業管理部門的工作聯動,以及與工會組織、行業協會和相關社會機構的溝通協調。通過信息通報、誠信記錄共享,放大環境管理的效能。三是建立長效倒逼機制。對于區域性、流域性突出環境問題,通過實施約談、限批、掛牌督辦等方式,推動環境污染問題的解決。特別是對于化工園區環保專項整治,要全程向社會和媒體公開,公開整治方案,公開整治成效。加大對典型環境違法案件的曝光力度,通過新聞發布、媒體曝光等方式,敢于揭短亮丑,形成輿論攻勢,發動全社會監督。四是加強能力建設。建設一個中心,兩個平臺,即環保大數據資源中心、生態環境智能監控平臺和建設項目智能審批平臺以及配套音視頻硬件系統,促進我市信息技術與環境監管的科學融合,落地戰略環評成果。開展市級生態文明展示館建設,凸出生態、環保理念,普及環保科普知識,拍攝高質量的環保宣傳片,設立環保課堂,通過聲、光、電等現代化手段,多層次、多角度的展示生態文明成果。注重提升隊伍素質能力,與清華大學等國內著名高校合作,通過走出去、請進來,加強干部職工能力素質培訓,開闊眼界,創新思維,提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