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 14252575/2020-00069 | 信息分類: | 城鄉建設、環境保護/環境監測、保護與治理 / |
發布機構: | 市生態環境局 | 發文日期: | 2020-07-13 |
文號: | 連環函〔2020〕91號 | 主題詞: | |
信息名稱: | 對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第34319號提案的答復 | ||
內容概覽: | 關于加強全市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建設的提案 | ||
時效: | 有效 |
姜玲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加強全市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建設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監測工作開展情況
(一)環境監測順利開展
一是按照省廳下達的年度工作任務,結合我市目前監測機構人員和能力現狀,編制并下發了《2020年連云港市生態環境監測方案》,目前各縣區監測站和第三方檢測機構均按計劃開展相關監測工作,進展順利。二是會同駐市站編制《2019年環境質量報告書》,撰寫并發布《2019年環境質量狀況公報》。三是通過政府采購確定第三方檢測機構承擔日常執法監測、應急監測保障工作。四是對第三方檢測機構加強管理,配合省廳對我市承擔執法監測的社會化檢測機構進行專項檢查。五是按照省廳統一要求,編制《連云港市月度環境質量會商工作方案(試行)》,建立市級環境質量月度會商機制,并牽頭組織各相關單位及處室參加省級環境質量月度會商會。
(二)疫情監測保障有力
在嚴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克服人員流通限制對工作帶來的不便,圓滿完成了生態環境部地表水跨區域采樣保障任務,協調各方,全力確保全市國、省控空氣和地表水自動站正常運行,同時,還隨時為相關監測人員及車輛辦理通行證,做到隨到隨辦、隨辦隨用。編制并下發了應對疫情的生態環境應急監測方案,積極調動各方監測力量共同開展相關監測工作。積極爭取抗疫資金,按照“綠色通道”采購要求緊急購置了一套生物毒性在線監測儀,安裝在市區主要飲用水源地取水口,為特殊時期市區飲用水增設了一道“科技保險”。
(三)自動監控工作有序推進
截止2020年3月30日,排污許可證重點管理單位312家,已與省監控平臺聯網143家。省廳要求5月30日前聯入市平臺單位必須同時與省平臺聯網任務已全部完成。列入重點排污單位名錄的171家企業聯網工作將按照省廳統一部署實施。開展排污單位自行監測培訓,督促各縣區加大自行監測監督檢查及自行監測公開力度。完成3個國控空氣站新建、4個已建空氣站改造、7個省控空氣站新建任務,并全部按規定時間完成事權上收。
(四)監測能力存在明顯短板
目前監測處、監察局、信息中心、海環中心均有監測監控職責,因機構改革尚未到位,各機構職責有待理清。海環中心暫不具備常規環境指標監測能力,市級環境監測任務基本依賴第三方檢測機構。此外,基層監測機構人員外借情況普遍,人才流失嚴重,縣區經費投入不足,能力建設停滯,部分監測任務仍需外包,執法監測和應急監測能力薄弱。
二、監測監控能力提升進展
(一)人員機構
1.市局內設機構。2019年3月,市委市政府批復了市生態環境局“三定方案”,明確了生態環境監測處為局內設機構,承擔全市污染源監測網絡、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和管理工作。監測處人員于當年8月調整到位。
2.市級監測機構。2020年6月,根據《關于同意市生態環境局所屬部分事業單位機構編制事項調整的批復》(連編〔2020〕37號),整合市環境信息中心、市海洋環境監測預報中心,組建市環境監測監控中心,機構規格相當于正科級,經費渠道為全額撥款,核定編制41名(原市環境信息中心6名、市海洋環境監測預報中心11名和環境監測站上劃后保留的10名編制,從市級空編中調劑增加14名),其中正科級領導職數1名,副科級領導職數4名,專業技術人員36名。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主要職責為:負責全市地表水、地下水、飲用水、大氣、土壤等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監控工作;負責全市近岸海域的海洋環境監測、海洋水文、污染應急、陸源入海排污口的監測;負責對全市自動監測監控系統建設、運行、質控、維護統一管理等職責;負責全市環境信息化建設;負責環境信息的收集、處理、加工及管理;負責全市環境信息系統的建設和管理,通過計算機網絡為局系統提供辦公自動化和信息服務,保障環境信息與網絡安全;負責對本轄區內環境信息工作的統一組織和指導。
3.縣區監測機構。根據《關于明確縣區生態環境事業機構編制事項的批復》(連編辦〔2020〕54號),原東??h、灌云縣、灌南縣、贛榆區環境監測站隨各駐縣區生態環境局上收市級,分別核定編制22名,30名、29名、47名,機構規格相當于副科級,經費渠道為全額撥款,均設副科級領導職數1名,其余全部為專業技術人員。主要職責為:配合開展駐地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站點設置和監測網的建設和管理;負責駐地生態環境質量、生態環境執法、應急和預警等監測工作;負責駐地生態環境質量狀況調查評價、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和信息工作。
(二)監測監控能力提升
為提升我市環境監測監控及信息化水平,連云港市委、市政府批準建設《連云港市環境信息化暨監測監控能力提升工程》,項目總投資2.03億元,由我局負責具體實施,項目建設內容包括生態環境監測監控網絡、大數據云平臺支撐等,可全面提升連云港市環境感知能力,整合監測監控資源,為三大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堅實技術支撐。目前,項目硬件工程已進入土建施工高峰期,已完成總體進度約27%,軟件開發方面已完成各部門需求調研,完成整體開發進度20%的工作量,9套固定式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站已全部建成并投入運行,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車和VOC走航監測車已到貨,顆粒物雷達監測車正在改裝之中。整個項目預計明年上半年竣工,屆時我市生態環境監測監控能力將得到大幅提升。
(三)監測監控經費保障
近年來,我局會同市財政部門通過部門預算安排和專項資金支持不斷加大對環境監測監控能力建設投入力度。一是積極投入資金建設。不僅保障了監測監控運行維護經費,還積極籌措各級財政資金支持“市監測監控市環境信息化暨監測監控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項目”、“連云港市環境空氣質量超級站(灰霾)監控系統”、“市環境水質自動監測站網及配套設施建設項目”、“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項目”等數十個監測監控能力建設重點項目,已完成累計投入超億元。二是明確專項資金制度保障。市級生態文明建設專項資金、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等均有明確支出范圍,可用于環境監測、監察、應急、執法、環境信息、環境宣教、環境科技、核與輻射安全監管等能力建設項目。同時,還通過債券資金、爭取上級資金對重大環境監測監控項目給予大力支持。
三、下一步工作舉措
(一)加快組建市監測監控中心
加快推進現有機構重組,積極與人事部門對接,通過從縣區選拔、招聘高層次人才等多種渠道加快人才引進,在原海環中心實驗室基礎上擴充常規環境指標,爭取早日具備全要素的環境監測能力,逐步減少監測任務外包比例,形成以自有監測機構為主,第三方檢測機構為輔的工作格局。
(二)加大財政資金的投入支持力度
從今年起,我局將在市級生態文明建設專項資金、污染防治專項資金中安排能力建設專項,并積極爭取省級專項資金,支持市縣(區)監測機構的能力提升項目,逐步更新基層監測機構儀器設備,提高實驗室現代化水平。
(三)繼續推進污染源自動監控聯網
充分應用物聯網技術,按照省廳發布的重點行業實時在線監控體系建設相關技術指南要求,在全市重點排污企業和工業園區推廣安裝電量監控、工況監控、視頻監控、污染物在線監測遠程質控設施,進一步提高我市重點排污企業及工業園區污染物排放以及在線監測設備運行的智能化監控水平,為治污攻堅提供有力技術支撐。
(四)開展“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編制工作
結合連云港市生態環境“十四五”編制工作,制定生態環境監測監控發展規劃,分階段細化目標,加快完善管理制度體系,提升基層監測監控能力。
(五)加強第三方檢測機構管理
組織承擔各級生態環境部門檢測任務的檢測機構開展能力驗證活動,同時,全力配合省廳及質監部門組織的各類專項檢查。
以上是對您所提提案的答復,如有不妥之處,還請批評指正。再次感謝您對我市生態環境工作的理解和幫助,希望您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連云港市生態環境局 2020年7月13日
聯 系 人:耿成
聯系電話:18936682279
抄 送:市政府辦、市政協提案委。